暑期“联合国大学·中国青年国际气候模拟峰会”项目体验
时间:2024-01-03 阅读次数:41
感谢经验分享人: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 杨文新同学
在7月,我很幸运地参与了“联合国大学·中国青年国际气候模拟峰会”线上和线下学习,在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线上学习之后,我们来到了德国波恩,进行了一周的实地学习训练。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此次学习经历。
1. 目的地介绍
a) 波恩
波恩是一座位于莱茵河畔、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西德首都时期的政治中心,至今保留着许多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文化设施。波恩不仅是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乡,也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如波恩大学,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波恩作为一个文化和历史底蕴丰富的城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到来。
b) UN Bonn——联合国波恩
联合国波恩(United Nations Bonn)是位于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机构。它成立于1996年,旨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波恩负责协调和推动国际合作,处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等全球环境议题。该机构还与联合国其他组织合作,促进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波恩市还设有其他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自愿捐赠基金,为全球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联合国波恩的工作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 UNU-EHS——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
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UNU-EHS)是联合国大学(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的一个研究机构,总部位于德国波恩。成立于1983年,其使命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安全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社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研究所聚焦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移民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合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进步。UNU-EHS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全球环境与安全挑战寻求创新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2. 学术探索
a) 线上学习
为期三周的线上学习让我们对COP(缔约方大会)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我们了更好地解了COP大会的开展流程与气候变化决策过程,同时我们也理解了气候变化谈判的复杂性以及各缔约方在缔约方会议中需要把握的各种机会和所受的各种限制。这些知识都为未来两天我们亲身参与COP模拟大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b) 学术讲座7.24-7.26
活动前三天主要以联合国大学和COP相关讲座介绍学习为主,在联合国大学欧洲校务中心主任、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所长 Xiaomeng Shen女士的欢迎致词中,游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同时我们对联合国系统架构及联合国大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联合国西欧区域信息中心官员 Harald Ganns 介绍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大学在波恩发展历程,我们也在联合国办公区域进行了简短的游览。联合国大学硕士项目副总监Jingjing He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联合国大学和波恩大学的联合硕士培养项目,详细解答了我们有关培养时长、招生对象、申请门槛、项目方向等的疑问,为我们未来升学选择提供了多元思路。联合国西欧区域信息中心官员Amira Grotendiek 详细介绍了加入联合国的方式以及要求,我们更加了解了国际组织任职所需的技能素养,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联合国大学慕尼黑气候保护计划办公室项目助理 Magdalena Mirwald 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联合国大学(UNU-EHS)如何通过研究项目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在非会期阶段,联合国大学会组织开展众多科学、政治等等方面的研究,以此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除了对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大学相关内容的基本了解外,我们深入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内容并讨论了可能的实现途径与方式。联合国大学优秀毕业生,环境保护组织 Green Africa Youth Organization 创始人 Joshua Amponsem也结合COP议题,具体讲述了青年如何积极参与COP大会,以及青年在COP大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深刻意识到青年参与气候行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c) 气候模拟大会7.27-7.28
最后两天则为COP模拟大会,每位同学代表一个国家并作为各国代表基于本国应对气候挑战的策略进行开场陈词,然后各国根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经过自由磋商,达成有关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气候援助三方面的共识。各国代表也可基于本国的气候变化情况,对本国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及本国希望在气候变化领域制定的相关应对政策进行了阐述。最后,会议主席及执行秘书会对协商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形成会 议总结文件,审阅并展示文件内容。各国代表对文件部分条目及用词进行辩论及协商后,最终达成一致行程会议最终文件。
3. 收获感悟
a) 学术收获
15年来,全球努力通过在2030年前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可是气候变化的速度仍比预期快得多。近期各种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影响着亿万的人们生活,每个人在环境问题中定不能独善其身,每个人,每个国家面对环境问题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地球。但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和国家维度,每个国家需要肩负的责任也不尽相同,正所谓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地球峰会中正式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原则。在气候模拟大会活动中,我们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不同立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磋商讨论中达成一致的困难性,模拟如此,想必现实更甚。环境问题的理想解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推进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现实中显得寸步难行,这很难不使人产生一种无力感。但在聆听了众多讲座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只要我们怀着坚定不移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去做,虽为星星之火,但也定能燎原。
b) 自我感悟
这一周的实地活动,很幸运,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联合国西欧区域信息中心官员 Harald Ganns先生,他曾任德国驻联合国大使,已至80岁高龄的他,至今仍在联合国中工作。在当天结束午餐之后,他特地再次回到我们所在的地方,为我们详细介绍波恩以及其重要建筑物的历史与发展。他总是站定,闭眼,流利而又清晰的讲述每一片区域的故事,无论是波恩的城市结构还是它的历史发展,仿佛都深入其骨髓。我仿佛能在他的言语中看见波恩的发展脉络,感受整座城市的厚重与繁华。他犹如无数致力于全球治理工作的人们的缩影——理智且热情,认真且不计回报。
参与活动和聆听讲座之余,我与同学们进行了许多深入交流,因为他们,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的学校,但我们都是想要为缓解气候变化问题献出一份力的青年人。不论是环境问题,还是国际关系,大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深刻的思考。在他们之中,既有已经毕业的博士生,也有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的硕士生,还有像我一样的本科生,虽然在我眼里,他们都十分优秀,但无一例外,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焦虑。作为人,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刻产生一些对未来的迷茫、不知所措的负面情绪,或许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避免他们的产生,更应该选择与迷茫同行,学好自己的专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不断的提升中潜移默化地拨开“迷雾”,确立人生定位,坚定人生方向。